7.4 預測內容和方法
根據《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guī)范》(GB50433-2008),結合本工程的建設特點,本方案水土流失預測范圍為主體工程區(qū)、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和臨時堆土場區(qū)建設等再塑地貌區(qū)域。預測內容包括施工擾動原地貌及植被面積、工程棄土(渣)量、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等。預測采用類比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見表7.4-1。
表7.4-1 預測內容和方法對應表
序號 | 預 測 內 容 | 預 測 方 法 |
1 | 擾動原地貌和植被面積 | 根據設計方案提供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 并進行圖紙量算和現場復核。 |
2 | 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的面積、數量 | |
3 | 棄土(渣)量 | 根據設計方案提供的數據統(tǒng)計。 |
4 |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 | 類比分析法和定量計算。 |
5 |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 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況下 ,定性分析水土流失對本工程、 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危害。 |
7.4.1 預測方法
根據項目施工對地表的擾動情況,其水土流失量預測擬采用以下經驗公式,公式中有關參數的確定依據類比廣西區(qū)內其他在建或已建同類工程的情況,結合本工程自身的特點及實際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確定。
式中:W——擾動地表土壤流失量,t ;
△W——擾動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 ;
Fi ——第i個預測單元的面積,km2;
Mik——擾動后不同預測單元不同時段的土壤侵蝕模數,t/ km2·a;
△Mik——不同單元各時段新增土壤侵蝕模數,t/ km2·a;
Mi0——擾動前不同預測單元土壤侵蝕模數,t/ km2·a;
Tik ——預測時段(擾動時段),a;
i ——預測單元,i=1、2、3、……n;
k ——預測時段,k=1、2,指施工期(含施工準備期)和自然恢復期。
7.4.2 參數確定
1、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
通過對項目區(qū)水土流失現狀的調查可知,本項目水土流失以微度侵蝕為主,項目區(qū)內大部分面積植被覆蓋較好,根據第四章分析,本項目區(qū)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約為390t/km2.a。
2、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
該土壤侵蝕模數是在項目區(qū)水土流失現狀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建設中的施工工序對土地的擾動和破壞程度,分析各施工單元的水土流失特點,在參考類比工程水土流失預測的基礎上分項進行確定的。
(1)類比工程的選擇
本項目類比工程選擇已建的臨桂縣碧園·印象桂林,本項目與臨桂縣碧園·印象桂林處于相同的氣候區(qū),氣候條件相同,土壤類型、地形地貌相似,因此可以作為本項目的類比工程,詳見表7.4-2。
表7.4-2 本項目與類比工程可比性分析表
項目 | 碧園·印象桂林 | 生物活性植物提取物加工產業(yè)化 |
地理位置 | 臨桂縣 | 高新縣 |
水文氣象 | 年降雨量1862.7mm,年平均氣溫19.2℃,每年雨季主要集中在4~9月 | 年降雨量1862.7mm,年平均氣溫19.2℃,每年雨季主要集中在4~9月 |
地形地貌 | 丘陵地貌,地勢平坦 | 丘陵地貌,地勢東低西高 |
植被類型 | 屬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 | 屬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qū)。 |
土壤類型 | 以紅壤為主 | 以黃壤土、紅壤土為主 |
主要內容及施工工藝 | 場地平整、基礎開挖等 | 場地平整、基礎開挖等 |
水土流失類型 | 以水力侵蝕為主 | 以水力侵蝕為主 |
施工方法 | 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施工為輔 | 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施工為輔 |
與類比工程比較 | 基本相同或相似,可以比較。 |
(2)調查取值過程及方法
類比工程方案編制單位對類比工程所選的主要監(jiān)測點位(挖方區(qū)、填方區(qū)、一般裸露地、臨時堆土區(qū)及施工生產生活區(qū))進行實地調查。每次均在強降雨過程后進行,采用簡易坡面量測法施測。即在已經發(fā)生侵蝕的地方,通過選定樣方,測定樣方內侵蝕溝的數量和大小來確定侵蝕量。樣方大小取5~10m寬的坡面,量測出各侵蝕溝的平均橫斷面面積(m2),然后乘以溝長(m)和土壤容重(t/m3),即為某條溝的溝蝕量(t)。各條溝的溝蝕量之和即為樣方區(qū)的總溝蝕量。在比較典型的溝槽上做好標記,以便于下次的測量工作。
通過計算每次侵蝕總量的差值來推求對應降雨過程中產生的土壤流失量。最終通過多次量測推算出整個雨季的土壤流失量,進而求出單位面積上全年的土壤侵蝕模數值。該方法的難點是確定侵蝕歷時和排除外部的干擾。
通過對所選類比工程定位監(jiān)測點土壤侵蝕狀況的多次量測取值,推算出樣方區(qū)挖方、填方、一般裸露地、臨時堆土、施工生產生活區(qū)等的土壤侵蝕模數,并進行合理調整。詳見表7.4-3。
表7.4-3 各預測單元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表
單位:t/(km2.a)
3、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的確定
各單元施工擾動結束后,松散裸露面逐步趨于穩(wěn)定、植被自然恢復,土壤侵蝕強度減弱,但在運行初期項目區(qū)仍會有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根據對類比工程的調查,項目建設區(qū)內地面硬化、工程措施覆蓋等區(qū)域已經沒有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發(fā)生在植物措施區(qū)域。根據項目區(qū)的自然概況以及土地利用方向,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取1000t/(km2.a)。